苏昌培学术思想 团结学 特色论共和观 明言经
返回首页

走多元一体融合创新的未来之路——以共和观看东方文化的发展问题

时间:2009-12-02 15:08来源:未知 作者:吴声怡 王超群 点击:
走多元一体融合创新的未来之路——以共和观看东方文化的发展问题

走多元一体融合创新的未来之路

——以共和观看东方文化的发展问题

吴声怡  王超群

 

        太阳从海的深处缓缓地升起,那熟悉而又陌生的阳光普照着大地,激发了人类对新世纪的美好畅想。历史在天的尽头悄悄地翻开新的一页。我们的眼前仿佛呈现一幅硕大无朋而又洁白无瑕的画卷。明知未来的蓝图等着我们去描绘,美好的家园等着我们去建设。可是,我们真的不胜惶恐,我们从来没有如此的惴惴不安,这样的如履薄冰。虽有人说,21世纪是东方文化的全面复兴时期。可又有声音道,21世纪仍将是西方文明时代。孰是孰非,何去何从?仁人志士纷纷登坛论道,在唇枪舌剑一番后,却一时又说不出什么子丑卯来。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当是时,苏昌培先生的“共和”一语出,举座惊起。《共和观》是苏昌培先生通过对过去历史的深刻反思,以比较辩证和唯优辩证为思想利器,富有创造地提出“以心向维护开国共和为基础,以特色为导向,以创新为动力,共力投资再创文明新优势。”诚然,唯有多元一体的世界,才能是共和人类共同创新美好的未来!(费孝通语)

        “罗马城不是一日建成的。”同样,接受一个全新的理论,特别像“共和观”这样耳目一新的观点,也需要一个过程。我们有理由惊讶,有理由不解,甚至责诘。但,无论我们对此作何感想,我们都要平心静气,都要基于对世界多元文化的深入探究。众所周知,无论东方文化还是西方文化,都在人类历史上创造过辉煌。那么为什么就不能让它们再继续沿着前人的足迹在新的世纪里创造新的历史。可是,细心的研究者一定不难发现东西方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已是昨日黄花。面对这样一个全新的世纪,它们难免会有些捉襟见肘,左支右绌的。为什么这样说呢?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看正日益显山露水的东西方文化自身固有的局限性:东方文化的主要弊端在于容易忽视个体的利益,造成专制。同时东方文化倡导的“中庸之道”几千年至今仍经常为“非此即彼”的极端思维而互损互耗。而西方文化的主要弊端在于忽略整体,缺少人类全局观念。西方文化确实优秀而又成熟,但这些年却因过度的自满、自享而自闭,对世界对自己有不少的时空错觉。同时,在世界世务中,全球的军事与政治的主要冲突背后的深层原因正是由于不同文化间的相互误解与相互兼容性不足而引起的文明对峙。可以想到,文化的冲突与文明的对峙将左右全球的军事与政治,文明之间的断层将成为未来的断层路线。20世纪人类所经受人世间所发生的巨大风雨,以及因此所付出的最惨痛的代价就是一个很好的佐证。试问:人类难道继续将它带入崭新的21世纪吗?如果真的这样,那么毁掉人类的必是人类自己。这正是我们所不愿看到的!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早就指出:在新的时代需要新的思维方式。在历史跨越新千年纪元之时,我们惟有用“和”的思想来审视东西方文化,我们应该意识到未来世界的文化是多元文化的兼容整合,特别是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有机结合,走是一个“和”的发展道路。
 
在《共和观》中,苏昌培先生对“和”作了这样的阐述:这里的“和”不同于一般的和稀泥、无原则。是非不分;也不是中国古文化“中庸之道”,消极的回避退让;也不是不注意差异性,搞无谓的“一团和气”。而是深入比较吸收多种文化的优质,避其劣性,使其形成最佳组合结构,做到整合的文化和而有差、和而有别,并积极发展动态差别,多元优势,不断进入质优化状,保持文化稳定发展,特质向上的进程。正如《易传》云:保合太和仍利员。
 
说到“和”不由地使我们想起“大和民族”。这个明治维新之后一路强盛,而在二战之后又迅速强大的民族实在令人寻味。我们知道:日本文化在东西方文化整合上较为成功。日本在文化整合在,传中取西,虽坚持传统中国文化,但又重视西方的理性文明,持道为诚与取器持技有机结合起来,重视形而上,发挥形而下。重业取优、重视实业、取各方面优越和优质的新生事物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最善于比较择优,不断更新保持优势。我想:这就是日本(大和民族)创造腾飞神话的最关键的文化因素吧!这对于要在21世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我们也是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让我们把目光转回中国。我们既有数千年的文明辉煌,有千年的强盛,又有几百年的沉睡软弱受欺,有百年的发奋,有五十多年的振兴,二十多年的创新,我们经历过文明辉煌、强盛、软弱、受欺、苏醒、发奋、振兴;大历史跨度的大转折,大起大落、大变小、强变弱、富变穷、智变愚、耻而壮气,压力变动力。这一切的一切为东方文化的未来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思想素材和深刻的历史体验。苏昌培先生在《共和观》中清楚地指出:东方文化要再次腾飞必须反省理论并深入分析现实。不能再闭门自大,要从重道偏文的旧传统观念中求得新解放,走向文理道器相结合;要从正统独居的旧思想文化中解围出来,走向择其精华、多样内外结合,要从引进学说全力注解和照搬照套的圈子中跳出来,选择原理、坚持唯实、适应时代、适应实际,开拓发展唯优新境界,要侧重从正统或传统的旧体制中借鉴,走向吸取多种精华和多方优越,发展为创造共和世界观;要从实际出发,发扬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的时代革命精神,发挥50年来善于组织动员群众气魄,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奠定基础,要体现改革开放20年来取得优异成绩和优越性,坚持有特色的理论为指导,发展特色哲学。总而言之,东方文化在发展中既要继承又要区别传统,既吸取外来的经验又区别于空想主义,既联系当前和时代实际又要超越现实预测未来,使东方文化既充满时代的特征又体现历史发展的特殊性。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历经数千年的华夏文明能否轻装上阵?稍有点历史知识的人,对于“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一定不会陌生吧!如果能对历史进行一番理性的梳理,我们便会发现“和性文化”在中国早以源远流长,老子道学作为中国最早仍是世界第一的哲学体系,就其观点和特征来说说是“和”哲学。而作为传统思想统治中国二千多年的孔孟之道的经典著作《论语》中也提到:礼之用,和为贵。以后各个时期的名人都坚持“以和为本”不断地提出“大和”、“太和”、“贵和”等思想。因此,既然我们的学生大和民族能创造神话,那么我们也有理由相信在“和性文化”光辉普照之下的中国龙一定会腾飞。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我们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在我看来,改革开放恰恰体现“和性文化”的精髓。
 
最后,我要说的是:“和”的思想正日益为人们所接受。据悉,全球诺贝尔奖获得者齐聚巴黎,提出: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吸收“和”的智慧。值此,苏昌培先生的《共和观》横空出世,对东方文化的发展而言不可不说是一个福音!
 
(责任编辑:特色研究会)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