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张绳华:习近平同志福建十八年 ----彪炳青史的辉煌篇章(3)

时间:2014-08-25 12:32来源:未知 作者:张绳华 点击:
1995 年 8 月召开的福州市第七次党代会上,习近平提出要大力倡导求真务实、真抓实干、马上就办的工作作风,随后又在市委七届一次全会上,再次提出要有马上就办的工作作风,事情定了就办,办就办好,绝不允许拖拖拉
19958月召开的福州市第七次党代会上,习近平提出“要大力倡导求真务实、真抓实干、马上就办的工作作风”,随后又在市委七届一次全会上,再次提出“要有‘马上就办’的工作作风,事情定了就办,办就办好,绝不允许拖拖拉拉,半途而废。”“马上就办”迅速延伸到全市,醒目的标语出现在福州市委大院和行政服务中心,时刻提醒广大干部只争朝夕、注重效率、惠利民生。他曾对此解释道:“‘马上就办’不光是对工作效率的要求,也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求人们审慎地做出最快反应。每个人都有这种敏感,福州的事业才会保持年轻。” 习近平在福州工作时曾豪迈地说:“振兴中华,振兴福州,我们重任在肩,信心倍增。”

驰骋八闽谱新篇

习近平于省委省政府领导任上,高瞻远瞩,运筹帷幄,从全局部署全面推进的大视野,率先提出探索推动治理“餐桌污染”、创新农村工作机制、服务型政府建设、生态省建设、 数字福建建设,谱写了福建经济社会发展新篇章。治理餐桌污染工作方面,习近平说:“加快治理‘餐桌污染’,推进‘食品放心工程’建设,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人民群众提供一个安全的食物消费环境,不仅十分重要,而且十分紧迫。群众所关心的,就是我们政府工作的着力点;人民所需要的,就是政府的使命。‘餐桌污染’问题若得不到解决,我们就无法向全省人民交代,就意味着失职。”在他的主导下,20013月,省政府下发了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工作方案,确定当年重点抓23个城市所在地,重点治理猪肉、蔬菜、水产品、饮用水、大米、调味品等六大类食品的污染;福建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定点屠宰、销售一条龙电脑化的网络平台,农业部门研发出快速检查蔬菜农药残留检测仪器,商业部门加大食物采购环节监察力度······福建成为国家“三绿工程”----绿色通道、绿色市场、绿色消费的示范省。创新农村工作机制方面,习近平说:“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确立的新形势下,如何探索和尽快形成一套适应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的农村工作新机制?这是各级党委、政府开创农村工作新局面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在调研中,他总结了南平创新农村工作机制六个方面的成效:一是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巩固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二是提高了农村基层党组织驾驭农村市场经济的能力,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三是有效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科技素质,切实将农业科技转化成了先进生产力;四是加强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了农村社会的稳定;五是培养锻炼了干部,在干部队伍中形成了正确的用人导向;六是促进了机关和行业作风建设,优化了经济发展的软环境。结合对南平市向农村选派干部的调查与思考,他提炼出“高位嫁接、重心下移、夯实工作基础”的思路,推动创立选派科技特派员、村党支部书记和乡镇流通助理下乡的工作机制。“南平机制”在福建的推广,进一步密切了农村干群关系,在干部队伍中形成了“不跑上层下基层、不看关系看政绩”的良好导向。多年来,在对农村问题大量的实践探索和理论深研的基础上,他的博士论文《中国农村市场化研究》水到渠成、应运而生。在论文中,习近平用数据统计、数学模型、控制论等现代学术手段分析了中国“三农”问题,力图破解“货往哪里卖,钱从哪里来,人到哪里去”等“三农”难题,论文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实用意义。服务型政府建设方面,习近平在福建省作的三次政府工作报告,都非常突出“人民”二字。在200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说:“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必须使每一个政府工作人员都牢牢记住,人民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必须代表人民的利益,必须为人民谋福利,切不可忘记了政府前面的‘人民’二字。”在2001年政府报告中指出:“不为人民服务的政府不能代表人民的利益,必然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拥护;谁将自己摆在让人民为自己服务的位置,谁就必然遭到人民群众的反对。”在200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为官要知民所痛’,各级领导要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为’,自觉地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天职。”习近平倡导和推动的机关效能建设始于新世纪之初,是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一大举措,他担任省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组长,七次主持召开省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会议,亲自协调解决机关效能建设工作机构和人员编制问题,深入漳州等地及有关部门实地调研,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快速“破题入轨”。他说:“我们在开展机关效能建设中,要始终把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0003月,出台了《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工作的决定》。十多年来,福建探索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做法,在贯彻重大决策、推进作风转变、规范行政行为、提高行政效能、优化政务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各级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树立了良好形象。201311月《福建省机关效能建设工作条例》出台,这是全国第一部规范机关效能建设的地方性法规,具有鲜明的福建特色,在效能基本制度、效能督查制度、奖惩制度、问责制度等方面都有不少创新。截至2013年,全省9个设区市和平潭综合实验区,以及84个县(市、区)全部建立了行政服务中心;省直30个拥有行政审批权力的机关已建立行政中心,占省直拥有行政审批权力机关总数的66.7%1047个乡镇(街道)建立了便民服务中心,占全省乡镇(街道)总数的94.9%13633个村居建立了便民代办点,占全省村居总数82.5%,形成了纵横交错“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服务、一条龙办理”的运行机制,为社会和民众提供高效便捷的优质服务。生态省建设方面,习近平强调:“组织全省上下投身生态省建设,把一个美好家园奉献给人民群众,把青山绿水留给子孙后代。”“建设‘生态省’,大力改善生态环境,是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是一项造福当代、惠及后世的宏大工程,我们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积极推进。”在培植典型上,他着意加大水土流失十分严重的长汀县试点力度,先后两次专程到长汀视察、指导,并在河田镇亲手植下一株香樟树,以表示对治理工作的坚定信念和殷切期望。省里决定从2000年开始连续八年,每年从省财政拨出1000万元支持长汀县治理水土流失,同时配套不少优惠政策和措施。如今长汀县境内郁郁葱葱、山清水秀、生机勃勃、春意盎然,一改过去那种“满目荒山不见绿,远近溪河尽流沙”的面貌。当年,习近平提出“再干8年,解决长汀水土流失问题”的愿望,终于梦想成真。由点到面,目前全省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已经扩大到22个县,治理专项经费从原来的2000万元增加到3.3亿元,加上整合相关部门资金,每年累计水土保持资金超过12亿元。在加大水土流失治理的同时,习近平十分重视林业建设,强调:“林业作为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产业,在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林业“作为生态保护神,历史上将是功不可没。”福建持续不断地推进林业发展,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现在,全省的森林覆盖率已由1998年的60.52%上升到2013年的65.95%,始终名列全国之冠,福建成为全国唯一的水、空气、生态环境全优的省份。着眼长远,按照习近平的设定,《福建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终于在200411月出台施行。生态省20年总体目标实现时,福建将成为生态效益型经济发达、城乡人居环境优美舒适、自然资源永续利用、生态环境全面优化、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省份。四川大学“美丽中国”研究所发布的2013年“美丽中国”系列排名,福建生态荣获全国省区第一。“数字福建”建设方面,2000年初,习近平采纳归国专家关于“建设数字福建”的建议,迅速筹划成立了“数字福建”建设领导小组,并亲自担任领导小组组长。数字福建是以福建省为对象的数字化、网络化、可视化和智能化的信息集成及应用系统。它将全省各部门、各行业、各领域的信息通过数字化和计算机处理,最大程度地集成和利用各类信息源,快速、完整、便捷地提供各种信息服务,最终实现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习近平强调:建设“数字福建”意义重大,省政府应全力支持,实施科教兴省战略,必须抢占科技制高点;建设“数字福建”,就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科技制高点之一,要选准抓住这个科技制高点,集中力量,奋力攻克。他敏锐指出,建设“数字福建”,是福建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战略的一个实际行动和重大举措,是新世纪的一项重要工作。自此,“数字福建”扬帆起航,在信息化海洋里乘风破浪。14年来,福建构筑了“数字福建”整体框架,在机制创新、电子政务、民生信息化、企业信息化、信息产业等领域创下了十多项全国率先之举,多项信息化指标位列全国先进,在全国省级信息化建设中独树一帜,于2012年升格为国家试点工程。福建网络化水平全国领先,互联网和电话普及率居全国前列,全省所有建制村通宽带,建成首条大陆直达台湾本岛的海底光缆,成为全国少有的国际通信出口省份。2002年初,在全国率先建成全省政务网,覆盖省、市、县三级7000余个政务单位,承载了(责任编辑:特色研究会)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