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前沿 学术活动特色论坛 星期六论谈 海西特色管理论坛
返回首页

三生有幸一一随思随说(二)

时间:2020-09-04 16:28来源:未知 作者:俗子 点击:
常生、忆生、梦生相依相伴,不离不弃,人有此三生,幸堪!乐堪!福堪!

三生有幸一一随思随说(二)

杭州西湖有块"三生石",在莲花峰东麓,与飞来峰相接,是“西湖十六遗迹”之一。石约高10米,宽2米有余,峻峭玲珑。上刻篆书“三生石”及《唐圆泽和尚三生石迹》碑文。奇石名碑引来许多游客驻足,任尔遐想憧憬,抒怀述情。

碑文记载了一个"三生"的故事,饶有风趣,久传不衰。

相传,从前有位得道禅师名叫圆泽,是河南洛阳惠林寺的住持,他有一个俗家朋友名叫李源。两人虽然一个是俗人,一个是出家人,因为缘深,两人遂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一日,两人相约一同前往四川参拜青城山、峨眉山。于是,他们乘坐小船,沿江而上。

一路上,圆泽悲喜交集慨叹不已,他知道自己此生佛缘将尽,轮回现前。当两人来到南浦时,看见有位妇人在河边取水,圆泽便对李源说:“你看,那就是我下一辈子的亲娘,她姓王。我得走了,要给她做儿子去了。3天后你可来王家看我,以我对你一笑为证。13年之后的中秋节,请你来杭州天柱寺外,我们再相见。”

李源对圆泽的话将信将疑,没想到,当天夜里,圆泽果真圆寂归天。李源想到圆泽之前说的话,他就在3天后去了王家。见那刚出生的婴儿果然对着自己微微一笑,心想圆泽之言并非虚构。日月如梭,时光荏苒,转眼13年过去,李源如约在中秋节那天来到杭州天竺寺外,在那里,他看见一个小牧童,认定这一定就是圆泽的化身。果不其然,这个牧童张口说道:"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不要论。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易性常存。"

一场奇遇,一段奇缘,一期奇传,演绎出”三生有幸“凄美动人的故事。后人便用”三生有幸“来比喻两人之间特别的缘分,有此缘分的人非常幸运。

从中,我们可窥见,三生即指:前生、今生和来生。

三生的传说,似乎告诉或暗示人们确有前生、今生和来生。以此推论,生生不息,世世相传,岂不无穷尽?今生居中,前有前生,后有来生,当前生是今生时,不是得往前推,当来生成今生时,不是得往后延,前推后延,无始无终。

三生既有有幸,也定有不幸,有恩恩相酬,必然有冤冤相缠。

圆泽是高僧,法眼通天,能看到自己的前生和来生,知死也知生。但传说只是听说,并非我们亲眼所见,难辩真伪。或真有此事,我们未曾亲历,是不知也;或我们凡胎俗人,仅具肉眼,无法穿透生死,明了人生风云际遇、因果真谛。

约定俗成,用"三生有幸"形容难得的机缘、幸事、奇遇、奥妙等等,无可非议。沒有几个人见过自己的前生和来生,但是沒有几个人不会引用"三生有幸"一词说事言物道情。

人真的有三生吗?此生,即今生是肯定的,前生来生沒见过吧!沒见过偏说"三生有幸",仅取其义,不计其实,情有可原。

人的思想很奇怪,容易受影响,也容易被忽悠。明知道三生中的前后两生"子虚乌有",偏偏倍感兴趣,而对现成的"三生"却熟视无睹。

什么是现成的"三生"呢?

人现实中的生活,学习、工作、休闲、娱乐,沒有疑议吧;人有记忆会回想吧!今天回想昨天,这周回顾前周,新年回首旧年,回忆与寿命一样长;沒有人不做梦吧!男女老少皆会,梦与人同生共长。

取个名称吧!日常内的生话,称作常生;回忆里的生活,称为忆生;梦境中的生活,称为梦生。

常生、忆生、梦生都是生活,它们各有各的形式、内容、情景和境界。三者虽有紧密联系,却不可互相取代,三者虽有区别,却又相生互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能只要常生,不要忆生和梦生?谁能只要忆生,不要常生和梦生?谁能只要梦生,不要常生和忆生?此生不可更换彼生,彼生也不可取代此生,三生即由此而出。

此等三生对人同样有价值、有意义,不可厚此薄彼,倚轻倚重。

常生,出生为人,需要生存、生息、生长、生活、生衍、生养,这是人生常态。这种人生常态,人人都大同小异的经历过,大家都会有大同小异的体会,无需多费口舌,浪费笔墨。

忆生,有回忆能回忆地生着活着。回忆,是人的一种思绪情感,是过去经历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通过头脑加工,把它重新激活并呈现脑海的过程。

年华如月,回忆似水。我们曾经经历过的一切一一幼时的天真,少时的烂漫,青时的羞涩,壮时的豪迈,老时的慈祥;刻苦地学习,勤奋地劳作,积极地进取,不断地成长,努力地奉献;在衣食住行中体验艰辛,在琴棋书画中感悟人生,在艰难险阻中磨炼意志,在挫折失败中品尝苦涩,在忠诚挚爱中升华品格;沉默过,抗争过,烦恼过,难受过,委屈过,误解过,苦过,甜过,累过,闲过,爱过,恨过……在回忆中重现,犹如映照在水中的月亮,无论阴晴圆缺,无不记忆犹新,恍如昨日。哪怕是不愿回眸、不堪回首,记忆不会忘记,更不会抛弃。

沒有回忆就沒有历史。大到社会、民族、国家仍至世界,小到每个人,历史就是回忆的产物。把曾经发生过的事件、事情、事物,一件件、一段段、一个个地组合拼凑起来,真实地再现当时的场景、情景,给人以启迪、教育和借鉴,这就是历史,历史的杰作者就是回忆。

清末民国初时那几代中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人,最爱回忆的就是:爬雪山,过草地,抗过枪,渡过江;而出生在十九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中叶的那一代人,记忆最深刻的莫过于:屡次运动票证券,上山下乡加回乡。说得风趣些,即长身体时吃不饱,长知识时无书读,可生育时只生一个好,稳定工作时偏遇減员下岗潮。

一生中有多少长长短短、断断续续、零零星星的回忆,在三万左右天里上演。无论春夏春冬,无论晨昏昼夜,无论阴晴雨雪,无论居家出行,回忆均可时时显现,处处表露,让人自觉不自觉地回到过去生活中去再体验一回。幼儿时,童真童趣,青梅竹马;少年时,同窗共读,风华正茂;青年时,情窦初开,恋思缠绵;中年时,建功立业,壮怀激烈;壮年时,蓦然回首,百味杂陈……一暮暮记忆犹新,如诗如画,如泣如颂。(责任编辑:特色研究会)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