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 特色论特色论评介
返回首页

陈一放:接受挑战创造自身特色——从闽副省长苏昌培主编《特色论

时间:2009-12-16 09:23来源:香港《文汇报》1992年11月24日 作者:陈一放 点击:
在大量吸收现代系统科学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作者大胆引中出一个新概念:自优化。正是自优化,策动着一切组织系统(包括社会系统)的组织力量和优化力量的增长,构成系统进化的原动力。

 

接受挑战创造自身特色
——从闽副省长苏昌培主编《特色论》谈起(下)
陈一放
   
作者深感目前尚缺乏一种有力的方法和理论来解剖和解释这一肯定之肯定的新命题。于是,在大量吸收现代系统科学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作者大胆引中出一个新概念:自优化。正是自优化,策动着一切组织系统(包括社会系统)的组织力量和优化力量的增长,构成系统进化的原动力。
 
自我优化自我完善
 
新的发展观的确立对社会主义具体实践有着至关紧要的作用。邓小平说改革是发展生产力,又是解放生产力。按照以往的思维定位,旧的生产关系束缚生产力的发展,只有通过革命来加以解放。一旦革命成功,建立了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新的生产关系,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大力发展主产力。这一观点的失错在于不理解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仍然存在着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部分,这一束缚生产力发展的部分生产关系,唯有通过大刀阔斧的改革才可能把生产力从僵化的体制下解放出来。这一解放的过程,就是社会主义自我优化、自我完善的过程。传统社会主义的挫折并不在其理论的原点上,恰恰在于实践过程中不懂得仍然存在一个解放生产力的过程,不懂得或者不重视社会主义的质优化。我们提倡换脑筋,实质就是从旧的发展观中解脱出来,展开社会主义自我优化的新视野。社会主义完全不必倒进资本主义的怀抱,相反只有自我优化才是社会主义辉煌灿烂的未来。
 
历史落伍者的特权
   
为了论证特色的普遍性和规律性。作者在上下五千年的世界文明史中搜寻。结果注意到一个非常奇特而又普遍的、带有规律性的历史现象,那就是:特色者居上。(第142页)他们发现,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发展节奏和速度之所以有着云泥之别,秘密就在于社会特色的显发与消解。奋进者再奋进,是因为它保持了强健的特色锋芒;沉沦者再沉沦,是因为它丧失了特色的个性。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特色逐渐消失,正是其文明走向衰落的时候,反之则兴盛。这样,在历史的起跑线上暂时处于劣势的民族并不意味着再无新生的希望,走在前面的民族也非一劳永逸地独领风骚。从历史的经验看,在某一时期处于领先位置的国家,往往具有更多的保守性,缺乏革故鼎新的勇气和魄力,因而在新的挑战面前常常缺乏应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成为落伍者。而原先落后的国家或民族,却可能更易在新的挑战环境下抓住机遇勇于进取,以富有特色的生存方式予以回应,进行文明的再造。这就是历史落伍者的特权,一种发展与超越的潜能与特权!作者坚信,文明的再造其实是特色的再造,只要励精图治,创造出充分体现自身特色和优势,后来者完全可以居上。邓小平同志创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恰恰是落后中国在新的历史境遇中对时代挑战积极回应的结果,是历史落伍者的发展潜势的理论总结,它为一切落伍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指明了道路。
 
实事求是走自己的路
 
       但是,发展潜势毕竟也只是潜势,如何使潜势转化为显势,作者认为首先必须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本国实际相结合,其次是充分运用特色创造方法。其中最紧要的是实事求是,走自己的路。走自己的路,就必须在科学辩证地认识国情的基础上,敢于坚持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只要是有利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国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任何禁区都要大胆地闯、大胆地试、大胆地改,不仅革命导师预言过的可以改可以试,革命导师没有预言过的也可以试可以闯,唯有这样才有所创新,有所特色,有所前进,才能后来居上。100多年来,中国受辱过、倒伏过、挫折过,但不曾屈服过。中华民族具有创造特色的优良传统,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胸怀祖国强盛、重振雄风的理想孜孜于探索和创造。只要我们坚定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前进,不唯书不唯上,就一定能够抓住历史的契机,重新高高站立在世界民族之林。《特色论》作者充满信心地认为:“当前苏联分崩离析的时候,一些国际友人担心我国与苏联一样跨台。实际上跨台的是传统的模式,我国搞特色社会主义不仅不会跨台,而且正在茁壮成长(第222页)。   
                          (本文原载1992年1124香港《文汇报
 
 
(责任编辑:特色研究会)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