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概念哲学大战略
返回首页

用理性孕育特色 ———《大战略:福建未来发展的选择》读后

时间:2016-07-29 11:10来源:未知 作者:宋文艳 点击:
当我读完《大战略 : 福建未来发展的选择》这部字数不多却颇有份量的书稿时,我不禁为它的理性、冷静和大气所感染。

       当我读完《大战略:福建未来发展的选择》这部字数不多却颇有份量的书稿时,我不禁为它的“理性”、“冷静”和“大气”所感染。掩卷思索,这部书稿的特色在于:

  第一,理论起点较高。全书借助英国著名军事思想家哈特提出的“大战略”概念,把分析的视野从单一的经济增长拓展到多目标的综合发展,从注重物质财富的增长到全面考虑人的生存条件和自身素质、能力的提高,从争取一时的繁荣发展到确保生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被动的依附性发展到走有自己特色的开放性、内源性发展。这就使全书的论证和分析能站在一个较高的理论起点上。

  第二,紧扣福建实际。全书主旨是为制定和实施福建迈向21世纪发展战略提供参考,因此,作者在书中每一部分的分析中都紧扣福建发展实际。全书首先从国内和国际、历史和现实等多方面,对福建未来发展的宏观背景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福建发展面临的重大机遇和所担负的任务;进而全面阐述福建实现跨越性发展战略的目标和要求以及具体行动计划,包括九大优先行动工程等。全书分析脉络十分清晰且一环紧扣一环,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并把福建的发展放在与周边省份、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比较中进行分析、对照。如作者指出:“福建与周边地区既有共生互荣的一面,又有相互竞争的一面。与周边地区的竞争态势,主要表现在对外吸引力和对腹地市场的争夺上”。“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和变化,是未来25年影响福建发展的带有长远性、独特性但又有一定不确定性的机遇。”因此主张“福建的经济发展,更应该放在海峡经济的互补性、共荣性的角度,选择未来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同时,作者清醒地指出:“借两岸经济关系好转之势发展自己,并不是福建的‘专利'。”为了加强分析论证的说服力,作者在书中设置了不少专栏,并设计和运用了各种统计图表,从定性、定量等不同角度对福建未来的发展进行预测,具有一定的权威性。

  第三,可操作性较强。这部书稿谈的虽然是发展战略,但它并非是学者在书斋中的坐而论道,或是评论家对未来的感慨激昂,而是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如书中第四部分选择了对福建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有方向性、决定性的9个领域作为优先工程,包括支柱产业工程(石化、汽车)、大市场工程、大港口工程(空港、海港)、大通道工程(铁路、公路)、大信息工程(信息高速公路等)、大能源工程(水电、核电、火电)、大科教工程、农业开发工程和社会发展工程等,并对这些优先工程的实施提出了具体意见,从而对我省的经济基础结构调整和资金投向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并便于在实际工作中操作运行。

  第四,关注人的发展。全书自始至终把人的发展放在重要的位置,认为“福建的发展战略,从本质上是提高福建人生活品质的战略”,“要把创造现代化社会的活动看作是培养、造就、锻炼新一代福建人的过程”,实现“经济发展与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的社会整体发展的协调”及“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由此,作者提出要以一种长远的眼光、超前的意识来构架以人为中心的社会发展体系,来全面提高福建人的生活品质、提升福建人的文明素质、发挥福建人的聪明才智。

  第五,注重福建形象。作者在书中不仅明确提出要“塑造福建新形象”,即树立福建在开放世界和市场经济中的新形象,而且具体提出了塑造福建新形象的一系列实施计划。这些计划包括:实施建造“福建大厦”计划(争取在国内直辖市、特区及港、台、新加坡建造“福建大厦”,作为了解外部信息的窗口和开展经贸合作的桥梁);树立“福建名牌”形象(每年以省政府名义严格评选产生数额有限的福建名牌商品,并广为宣传,使福建名牌成为信得过的商品、质量的象征深入人心);树立福建板块的成长股形象(在提高上市公司知名度的同时,提高福建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增加全国人民对福建未来发展的希望和信心);树立福建政府有为开明的形象(建立高效、务实、公正、廉明,适应并促进市场经济发展的政府机构,实现“小政府、大社会”)。这些计划不仅切合福建实际,而且对塑造崭新的福建形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正是上述种种优点和长处,使得该书成为一部立足福建实际、阐述福建未来发展战略的好书稿,一部“用理性孕育特色”、具有较强可读性的好书稿。19965月厦门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后,受到读者的广泛欢迎,引起了学术界和政策部门的重视。三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在经历亚洲金融风波的袭击和海峡两岸经济发展的不同轨迹后,重读这部散发着理性思维的书稿,仍为书中那些颇具战略眼光的预测和作者们强烈的责任感所折服。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出版社)

(责任编辑:特色研究会)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