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专著研究报告 专题研究 策划案例 会员成果
返回首页

海西发展定位与发展进程研究(下)

时间:2009-12-14 09:07来源:未知 作者:郑庆昌等 点击:
“十一五”时期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定位与发展进程若干问题研究,省委政研室/省发改委2005年重点研究项目,获第七届福建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2007年12月)、第六届福建省科技工作者优秀建议提名奖(2007年12月)。
   
十一五”时期海峡西岸经济区
发展定位与发展进程若干问题研究(下)
 
三、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定位
 
(一)动态把握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定位
经济区是个动态的概念。经济区与行政区不同,行政区的边界是比较确定和清晰的;经济区的边界是相对和模糊的,它取决于区域经济的凝聚力和辐射力,凝聚力和辐射力越大,其发展的空间就越大。
经济区的形成是个动态的过程。对经济区要有科学的判断,前瞻性、战略性的规划。要把福建的发展置身于国家的总体发展战略中,不仅要把福建的发展与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相联系,还要进一步把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与海峡经济区的构建结合起来。同时,要把发展定位细化为阶段性的目标和任务。今后五年是福建加快经济发展,确立海峡经济区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要地位、确立福建在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心地位的关键时期。对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而言,关键取决于海峡的区位优势的发挥;取决于以港口为主的交通网络的便捷性和成本的比较优势;取决于产业的集聚与带动力和城市经济圈的吸引力;取决于政府提供的软环境支撑。要围绕对台优势、港口优势和外向带动优势,适时调整完善发展战略定位和主攻方向。通过各阶段的努力,不断扩大经济区的结构和功能,提升竞争力和影响力,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和海峡经济区的发展。
(二)确立海峡经济区在全国区域发展格局的地位
        海峡经济区是“一国两制”框架下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一种新设计。其真正意义在于以经济为纽带,在大陆的社会主义制度和台湾的资本主义制度之间建立一种互利双赢的经济合作关系,实现两岸的和平共处、共同发展。同时,可以在“一国两制”的框架下把台湾及台湾海峡的整体发展纳入整个国家发展规划,填补规划空白,完整经济版图。
海峡经济区是由海峡东岸的台湾和以福建为主体的海峡西岸所形成的区域。海峡经济区的构成虽然还存在政治因素的限制,但客观存在的自然、社会和经济因素决定了其形成的必然性。海峡两岸深厚的地缘、血缘、文缘、商缘、法缘关系,是两岸推进经贸合作、交通联系、旅游合作、农业合作、文化交流和载体建设等的基础。
从两岸经济总量看,2002年的海峡经济区生产总值为28593亿元,长三角经济区为19124亿元,珠三角经济区为9565亿元,环渤海经济区为6552亿元,海峡经济区居首位。
从两岸经济互补性看,海峡东岸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资本积累较多,科技产业基础较好,市场营销及管理经验丰富,但市场狭小、资源有限、劳动力成本高,一些已经或正在失去比较优势的产业需要退出;海峡西岸资源相对丰富,劳动力充足,市场空间较大,但资金不足,技术和管理水平相对落后,需要新的产业进入,海峡两岸有强烈的对接互补需求。
从两岸发展潜力看,闽台两岸经济发展差距由改革开放初期的110缩小为14。福建正积极构筑以沿海中心城市、城市经济圈为依托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将形成一个新的增长极。
从两岸产业对接看,海峡两岸处于工业化发展不同阶段,但闽台产业结构升级是海峡经济区产业合作的共同核心。
从两岸经济一体化看,通过构筑海峡经济区,将海峡西岸的经济特区、保税区、台商投资区与东岸自由贸易港区、加工出口区、科学园区对接,按照构建共同市场的需要,加快构建两岸经贸合作载体,将CEPA措施扩大到海峡两岸范围内,形成两岸更加紧密的经贸协作机制、沟通协商机制。
以海峡东岸的台湾、西岸的福建为主体的海峡经济区,将成为继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区之后,中国又一重要的经济增长区域;成为中国沿海四个经济区竞争与合作、对接与承接、连片与互动发展的区域;将形成中国东南沿海大金三角经济圈:中国东南沿海区域经济发展“两江一海”(两江指泛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和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一海指海峡经济区)三足鼎立的基本格局,成为中国最大、最有活力的经济区域,从而确立海峡经济区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要地位。
福建从战略上考虑,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实际上就是着眼于海峡经济区,目的是立足自身,谋求合作,着眼长远。只有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迅速崛起,才能更好、更充分地与海峡东岸的台湾实现经济合作,推进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三)确立福建在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中心地位
海峡西岸经济区以福建为主体、涵盖周边地区,包括浙南、粤东、赣东南三省部分地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体现了福建对全国区域发展大局的科学判断和在全国区域经济格局中的科学定位。通过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进一步整合、协调和优化周边地区经济资源,拓展沿海港口经济腹地,将产生13>4的经济效应。
1、拓展与周边地区协作
推动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必须进一步增强福建与浙南、粤东、赣东南区域经济协作,增强协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加速省际间经济的融合,带动、扶持边界市(县)经济的快速发展,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增进区位互补性。我省具有对外开放、港口资源等优势,而内陆边界省份、市(县),具有市场优势、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开展省际、周边地区经贸协作,促进沿海与内陆地区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强化省际之间区位互补、共同发展。
——增进资源互补性。福建地域相对狭小,自然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相对贫乏,开展区域经济协作,既能有效地调配区域性粮食、煤炭、电力资源,解决资源短缺,形成联系更趋密切的经济发展协作体,也为各协作区域资源转换创造有利条件,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快速发展。(责任编辑:特色研究会)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